基于产品大神-纯银V:自学产品方法的补充和改进

纯银V是谁?

郭子威,新浪微博 @纯银V,粉丝 12 万+ 。

他是蝉游记/氢气球旅行/生辰的产品经理,曾任《数字化用户》杂志执行主编,《游戏天地》周报副主编,网易门户内容总监,杭州研究院产品总监。主持产品包括网易相册、网易摄影社区、网易爱拍、网易云相册 APP、方言君 APP。

纯银V 目前在做一款短视频产品,同时他的产品圈子「黄埔犬校」也在如火如荼地招募中。


纯银的自学产品方法论

如果你真能做到以下这些,哪怕只做到1/3,谋一份“产品助理”职位也是妥妥的,而且为未来的产品经理生涯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 纯银V

1、将 Appstore 上除了游戏之外,23 个分类下,TOP 20 的免费 App 全部下载下来,一共 460 款应用。

2、平均每一款应用把玩 20 分钟,把所有页面捋一遍,所有功能撸一遍。然后为每款应用记录笔记,把脑中浮出的东西全都记下来。这至少得 200 多个小时。按每周业余时间投入 10 个小时计算,大约需要半年。

3、在这半年里,你应该会有一些“融会贯通”的想法,搜索对应的关键字,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了自己的见解,就写成公开的文章,到处找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当把玩过超过 400 款应用,你的产品观会逐渐形成,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偏好——喜欢什么类型,什么领域的产品。

4、大概知道自己的产品偏好后,找出几款对口的产品来,也把它们的竞品全都找出来,挨个写对比评测。最 low 的评测是建一张表格逐项对比功能,最 high 的评测是关键模块的场景与效果分析、用户行为的数据统计与质量分析。一篇评测花上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5、将这些评测发给对口的产品里,你能找到的管理人员邮箱,并且表达求职意愿。不要在意结果,从对比评测中加深的产品理解才是你的收获。


我对这套自学方法的理解

有意思~我几乎能想象得到纯银抓耳挠腮的样子了,因为他想给出一份更具普适性、更简单的产品自学方法,就像上述这样的方法论。

这套方法看上去很唬人,先下载 460 款各分类的排行榜 Top 20 的应用,还得是 iOS 的手机;每一款都玩,这就占用了半年时间;还要花十几个小时写自己产品偏好和竞品的评测;最后还拿自己的成果去求职。

如果你只是凑个热闹,点赞收藏之后再也不看,那倒无所谓。假如你是真想将它作为学习方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

  • 我没有 iPhone、iPad,怎么开始?
  • 真的要下载那么多的 APP 吗?好浪费时间!
  • 第一步就要花半年时间,真的没有更有效率的方法?
  • 最后还要发去求职,所以这是适合大学生的自学方法?
  • 什么是产品观,怎样才算是有了产品观?
  • 怎么做 high 的评测?

疑问多着呢,因为你没有看清楚纯银想表达什么,他的这套方法核心在哪里,什么是可以变通的,什么是不可以变通的。

而我今天就来斗胆分析一下,反正纯银也不认识我:)


纯银方法论的核心

1、产品感

前三步,都是为了确保你有还不错的“产品感”。
能在众多的 APP 里跻身前列,本身就能说明这款 APP 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价值。其次,因为能在榜上有名,使用的人也不会太少,这样就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供你参考。

把玩一款 APP,并且为它们写笔记,脑中浮现什么就写什么。我相信这 20 分钟,你能做到、能想到的东西一定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

在这些微妙的文字和体会中,找到你的产品感。

2、对比和反馈

纯银方法论里,有 3 处反馈。

  • 自己的反馈:把玩 APP 的长时间链里,自己写下来的“浮现在脑中的东西”
  • 外界的反馈:将自己的“融会贯通”的想法和见解,写成公开文章,到处找人交流
  • 专业人士的反馈:将自己精心写好的评测发给运营产品的专业人士

自学不意味着闭门造车,积极地寻求反馈是很重要的。

3、将它变成工作

这一条纯属猜测,也有可能是纯银顺手写上去的,并没有那么多深意。但纯银确实提过最好的老师是工作环境。

在我看来,指望在工作中找个好老师是不现实的,最好的老师是你的工作环境,你平时能接触到的人。看着他们怎样做事、耳濡目染、获益良多。
—— 纯银V。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做了以上这么多的练习之后,如果还只停留在行业外的话,太过可惜了。

既然已经在练习场摸爬滚打了那么久,也该到竞技场上见真章了吧!


让我来改良它

1、第一步是过滤

直接过滤出你最感兴趣的 APP,你能用到的 APP

  • 将你使用(不是在你手机里躺尸) 1 个月以上的 APP 拎出来
  • 打开你手机/平板常用的应用市场,各个排行榜前 20 的看一遍,挑出有意愿下载的
  • 逛一逛各大应用市场/评测网站,热门评测或精选评测的 APP 列出来
  • 汇总。

汇总之后有多少个,有意愿下载的范围是大是小,这些都可以自己控制。
想要任务难度低,那就挑十几个;想要任务难度高,那就来几百个。
宗旨就是更快更有效的找到你的产品感。

2、模仿

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也很容易在看到结果之后就不去思考过程。
你不在考场上,你可以到处观摩别人的卷子,看别人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哪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合理不合理?

有很多优秀的网站或自媒体,都会总结好精品内容呈现出来,这很容易找到。
找到之后,不妨按照别人文章的思路,自己做一遍。看你会在哪里掉队?这就是问题。

接下来,可以记录起来自己找答案,也可以问别人,这是正常交流嘛,很正常。

3、深度

这里说的深度,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深度的意思:选择能接触到产品话语权的人

在纯银的方法中,是以求职的形式获得专业性的指点的。但实话说,有点悬。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你能找到的该产品的邮箱,是谁的邮箱?他能给你帮助吗?甚至,他能看得懂、能欣赏你的评测吗?这都是未知数。

所以,假如你能先找到一个不错的产品的 产品经理/团队负责人/资深运营 的联系方式,然后再深入地做他家产品的评测。做完发给他。这样是比较稳妥的。

还有一点是非常棒的,那就是你是一款产品的核心用户。你会有方法的。

当然啦,这里的评测也可以发到网上一份。

第二层深度的意思:用付费榜单,花费不止10+小时的评测时间

20 分钟,有点囫囵吞枣。如果目的是培养产品感,那可以理解。
但如果是想深入评测,就太不够看了。因为 20 分钟,对一款产品来说,一些精妙的地方,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触达的。

比如,IFTTT、Worktile、Anki、MarginNote 这种自定义太强的 APP,很难说在短时间里体会到它们的全部精彩。

对了,他们有些是付费 APP,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向:从付费榜单里挑选 APP。


怎样才能学得如鱼得水?

1、真的感兴趣

连一个像样的问题都问不出来,说明这种兴趣只是个假连接。

做内容、做产品,全靠自己摸索。首先得有「极大的兴趣」。

在兴趣的驱动下,自然会大量获取相关资讯,累积到一定地步,在脑子里会自然连通,形成基本的见解。然后把见解写下来,当这些文字比较像样的时候,才容易争取到实践的机会。实践结果若是糟糕,又得再花费 N 多实践,重复一次上述过程。

你的启蒙老师不是某一个人,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而是无数的产品本身。真正帮到你的也不是你的“贵人”,而是在兴趣驱动下,你不计回报的,持之以恒的投入。

—— 纯银V。

关于兴趣驱动,纯银老师已经说得很好了。

2、悟性不错

这大概是天资吧。自己体会。

3、持续做下去

看上去很难的事情,每一次尝试都能让它变得更简单一点。

熟能生巧,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做产品分析,就有产品感,就有丰富的经验。


一不小心就写这么多了,这既是写给我自己的,也是写给所有学习产品的人,一点经验的分享。
也希望能抛砖引玉,欢迎评论,与我交流。


参考文章

@2017-05-03 13:14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
  • 会思考,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