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造就 0820 跃迁:终身学习时代的能力清单

前言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造就的活动。
也许是沾了上海书展的光,很难见到的大大们都在上海活跃起来了,真是开心。
这次分享地点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无论是音效、灯光、座位舒适度、引导流程,还是开场前的宣传片,都做得非常棒,无可挑剔。
就是想吐槽一下休息时间太短暂了,不过紧凑的同时也让我觉得很过瘾~!

以下是我的笔记~ 欢迎交流!


一、古典《跃迁:个人的非线性增长》

古典的女儿觉得家里照顾 baby 的阿姨很厉害,能同时做很多事情,打扫干净,手脚麻利;爸爸看上去懒懒散散的,也不做什么事情,混吃混喝的……为什么阿姨的薪水会比爸爸的薪水低呢?

快递小哥的努力程度一点也不比王健林低,为什么他的收益要低得多?

问: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或者付出很多而收益不够多?
答:当你真的去研究这些高净值人群时,你会发现很少有人的成功模式是线性的,一个人只要持续的努力,就会得到线性的增长。比如有句话叫做量变带来质变。但其实不一定,很多成功人士的曲线会有 2-3 个非连续的突然增长,叫人的跃迁。
每隔一段时间,他的眼界、格局、思考方式,突然上升了一个层次,上升了一个等级,就叫跃迁

[]

为什么现在很多知识付费的大 V 以前都是新东方的老师?
比如罗永浩、马徐俊、剽悍一只猫、李笑来、古典……
为什么新东方的老师会在这个领域爆发地这么快?

2007 年的时候,古典在新东方研究教师的能力模型,当时一共研究了 1200 多名老师。
得到了新东方的教师能力发展模型1,分为五大类型的老师:

1. 专业知识:学霸型
2. 课程设置能力:老公型,体贴
3. 演讲能力/呈现能力好:一夜情型,听得很 high,结束好像没收获到什么
4. 个人魅力:耶稣型,讲话都自带光环
5. 心态积极:有潜力型,未来可能会成为好老师

新老师进来之后会培训,有些人会特别优秀,可是有些人就很一般。

新东方教师培训体系主要内容

  1. 在继承和发扬新东方已有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内先进的教师发展框架的要求,打造属于新东方教师的可持续性定制培训课程体系
  2. 结合新东方战略发展需求,打通现有国外、国内权威的教师培训资源,包括剑桥英语教学框架的 TKT、CELTA2 、CELT-P 、CELT-S 等教师资质认证,和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全学科境外教师研修课程。
  3.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师发展书籍及科研成果,提升新东方教师的科研能力,打造教师发展行业的科研能力标杆。

两到三轮跃迁,进入正向循环(每个阶段需要做的事不同)

1. 第一轮的跃迁:找到知识最关键的 20%,改变学习路径,二八法则
2. 第二轮的跃迁:找到之前那个 20% 的赛道中间的 20%,系统能力
第二轮的时候已经有第一轮跃迁给的惯性了,学会借势,远远甩开其他人(帕累托法则/幂律法则)
头部会吸引 70% 的注意力和机会,第一名垄断 40%,第二名 20%,第三名 10% 的流量。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你能找到头部流量,就能带你上升。
任何组织、业务、企业、行业都有头部。
站在系统的头部,让系统带着你去做第二步跃迁。

不平等是世界的常态,而聪明人会善加利用。

3. 第三轮的跃迁:找到头部里面的 20%,各个头部开始链接,形成圈层。
链接其他领域的头部,链接更多资源,形成一个集体英雄主义。
当你成为头部后,资源会主动来找你,你可以做筛选。
如果做接班人,就注定做不了头部。是个大坑。

e.g. 吴京最早总被说是李连杰的接班人。后来转型到军旅题材,接着赶上好时候,和国运搭在一起,这个大系统推动他的《战狼2》到达 50 亿这种级别的票房。

站位决定上升速度。如果选择去国外部,肯定未来的收益最大。因为它的价值链条,天然就是最贵的。

万物皆有头部,去专注做更少的事情

自己的头部 = 价值 x 天赋,用天赋做热爱的事情。
跃迁:从进步到进化,持续专注更重要的事情。
跃迁之前的那个阶段都是不舒服、逆人性、逆习惯的。
背单词、读书、健身,坚持做这些,是线性的努力3
而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去跃迁,盯紧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

跃迁,做自己

外界的东西,能否兑换成你内心的安心感?如果不能,那就是心灵假币。它无法形成一个闭环。
你得找到外界成功和内在的平衡,这是属于你的闭环。

跃迁,做自己。

我的感想

  1. 利益相关,我也在一家互联网教育公司,我对他说的教师能力发展模型很感兴趣。所以去检索了一些资料。这不是我第一次听说能力发展模型,每家企业的能力模型略有不同,可以琢磨琢磨。
  2. 万物皆有头部,专注做更少更重要的事情,而非忙忙碌碌却无所得。这就是聚集有限资源去做重要的事情吧。资源配置。
  3. 外界成功与否,跟内心是否安宁,是后者重要。否则成功的意义在哪里?这也跟有些大大说,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做正确的事情,是一个道理。

二、陈威如《平台战略面向生态圈时代》

美国普渡大学战略管理学博士,中欧商学院的战略学副教授。
《平台战略》《平台转型》的作者。

多数人二十或三十多岁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
—— 罗曼·罗兰

大量定制生产,就需要标准化,而应试教育就像生产线一样。

生态圈的迭代创新加速

30 年前,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是 50 年。现在只有 20-30 年。

  1. 数字化
  2. 互联化
  3. 智能化

生态圈的重新迭代和重组

1. 直接相连(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生意都会死掉)
2. 赋能多元(更多元的需求将得到彰显,个性化越来越成为主流)
3. 跨界系统(你已经不再一个人坐拥行业了)

思考这个行业趋势是什么,跨行如何演化,做哪种产品,哪种企业?

理解生态圈的三个思考重点

1. 物种丰不丰富(容易克服环境的突变)
2. 关系链(里面的物种互相是怎样的对待关系,健康、持续的生态圈,共赢而不是互斗)
3. 演化(生态圈之间会竞争,什么生态圈会留下来,什么会被淘汰掉)

做头牌还是平台?

[]

1. 自营模式(Head)直线型:垂直价值链 A-B-C 博弈(B 在屏蔽,它不希望 A C 直接接触,B 是头牌,要样样行,但是老了之后一定不行了)
2. 平台模式(Long Tail)双边平台:A 供给方,B 需求方,C 是平台方,平台方帮助供给方和需求方直接相连,持续创造更多的价值,A C 才会愿意带着 C 一起玩(妈咪型 =-= 辅助更多的小姐赚更多的钱)如果行业需求非常多元,那就做平台模式,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提供那么多的需求。

三种管理机制(以前)

1. 层级管理
2. 市场化
3. 使命感

管理机制的演进

1. 内部切小化
2. 内部创业竞争
3. 提升积极性

以利益来驱动、激励人,总有到极限的时候。
所以要加入价值观、使命感的管理。
员工会待在公司里,是因为他感到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未来世界里,传统组织的层级管理的方式,会发生大的改变。

如何用市场化机制、价值观 使命感的方式,与人共事?

未来与各方协同共赢,放空自己,在环境变化之前,及早抛弃自己现有的能力或包袱,在外界逼迫你去改变之前,先做自我革新!
你能做的事情很少,你只能做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最重要的事情你没有做,组织还没有乱掉,其实你是靠规则才能行的。
让用户来定义,他需要你为他做什么服务。
水(喝、洗澡、洗菜)是那么柔,可以变成各种各样,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你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想好了吗?

世界要进入一个快速转变的生态圈时代,很复杂。
蚂蚁是很努力,很有工匠精神的物种。花 90% 的时间,只有 10% 在享受食物。因为蚂蚁看到的是一维直线和二维平面,它看不到三维
三维,就是能看到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生态圈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才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图像中 我在做重要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自己才不会穷忙,让自己有全局观,有更大的思维!享受工作和思维的平衡!

我的感想

  1. 一开始听到妈咪的时候大家都笑了,我有点不理解。为什么是妈妈?后来反应过来,这个妈咪,指的是青楼的老鸨……就是拉皮条的。哈哈哈,这个比喻真是太形象了~!
  2. 要有全局观,更大的视角去看整体。及早察觉自己在时间洪流中的位置,知道我现在要做什么事情是对我以后有促进的,这样的积累才是有效的积累。
  3. 要事第一。这真的是一件稍不留神就忘记的事情,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紧急事件,也会有很多极具吸引力的诱惑和让步。这些都没关系,只要我今天做完最重要的那件事,就能保证大的方向和整体的进度没问题。
  4. 很多人说什么事情不就一个字吗?我一直觉得不是这样。太浅了,人有很多超越金钱和物质的需要。可能在无法温饱的年代,会为了生计牺牲某些事情,但现在条件已经很好了,我们都更在意自己的深层次需求,比如自我实现,比如幸福和精神上的满足。一家公司如果只能用利益来捆绑住员工,它是失败的。

三、采铜《未来学习者的知识体系》

知乎大 V,心理学博士

故事一:大二上课,心理学老师说自己不懂心理学(心理学不能完备解释心理)
故事二:下一代智真4系统(设计师远程开会系统。一比一等大,有眼神的交流)当时在华为的体验部门做用户研究,讨论创新产品的概念设计,想打败思科的网真系统。
故事三:摩拜单车在创业前夜的讨论,工业设计师觉得有很多问题,觉得做不了,一开始就退出了这件事。胡玮玮认为这个可以做,就做了摩拜单车。

自以为厉害的我,其实一无所知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 苏格拉底

[]

1. 纵然摸透了对手,也未必知道如何打败它
2. 掌握了理论不等于懂了
3. 知识和经验可能是一个囚笼

用自己(有限)的已知看世界的我,就像“地心说”中自顾自居于中心的地球。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是无知的,才能抛开很多,去看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

知道自己无知,是因为看到了广袤的未知世界

知道自己无知,好处是你会产生疑问。
这些年一直在想这三个问题:

1.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必要难度?刻意练习?
2. 最好的思考方法是什么?六顶思考帽?MECE?
3. 最好的创新方法是什么?TRIZ?创意表格?

做研究的人,他的逻辑和思路其实是很固化的,未必能看到事情的全貌。

知识的全貌是什么?冰山模型

  1. 理论知识,以及基于理论的推演(易于传播,成熟的生产体系、系统性,像爬梯子一样,前面的必须学好)
  2. 实践知识,以及相关的流程与工具(隐性、碎片化、口口相传或散见于文献,大部分待挖掘、流失或被有意藏匿,比如师傅带徒弟)

[]

如何获得隐性知识?

我喜欢从奇奇怪怪的,很少人知道的东西里面找。

1.对话
《建筑师的二十岁》卡多·雷卡瑞塔问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包豪斯的创始人 格罗皮乌丝,学好建筑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他回答说,尽可能多地去旅行。

2.书信
《齐如山文存》戏剧理论家齐如山给 19 岁的梅兰芳写信,告诉他,他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得不对)可以用合理性和美观去分析这个表演好不好,而不是凭借你的影响来评判。

3.创作笔记
《胡金铨谈电影》香港著名的武侠电影导演胡金铨说为了做锦衣卫和东昌的服装,去故宫博物馆找以前那个时代真实的画像。

4.回忆
《启功对我说》书法家陈荣回忆恩师启功先生 如何教他写书法,多做小稿练习。写好之后放在一起做比较,看他们的差别就一目了然了,其实是一种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和创造你的刻意练习的方法每个行业。

从知识到行动,我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到完美?

学习不是根本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把事情做好!
知识只是工具、中介、素材。

1.迁移:跨越行业吸取经验

摩拜单车想做到免维护,从汽车业迁移了 轴传动和五幅轮毂,代替了传统的链条和充气轮胎)很多问题想不到解决方法,是因为你受限于原有的知识框架。天文学家原来用于设计航天动力系统的形态表格 morphological box 被用于创造发明,提出超新星,并且找到 120 颗超新星,自己也有很多专利

2.调参:低成本试错,找到最优参数

如何做一款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最关键的是里面一系列的参数~~大量的试验,反复调参;再比如风洞试验与机翼设计,风洞测试就是一个尽可能降低成本的调参方式,找到最佳的机翼造型;西班牙斗牛犬餐厅在很多年被评为世界第一的餐厅,闭门研究菜品,一年只有 160 天开业。

3.积木化:解耦合、扁平化、自由拼搭

传统是阶梯式,结构性很强的,必须学完一个再学下一个知识点。我们学一个知识可以扔掉前面的知识点,自由拼搭;奇葩说团队在喜马拉雅的《小学问》,有很多知识卡牌包,可以迁移,可以调参。

[]

未来的学习者的知识系统是怎么样的?

  1. 不存在标准的知识系统,精进者的知识系统会寻求差异性,并且不断进化
  2. 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变得模糊,知识和行动的双向循环不断加快。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不断形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不断迭代。非常快速,你会越来越强。
  3. 学科的界限不复存在,更多的知识交叉组合,再分化出行的知识。现在的知识不必要去分类,因为它一直在组合和分化;搜索比分类更快速,简单的分文件夹就好,记住索引词就好,当然前提是你理解了,能去用它。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勇敢地走向未知,拥抱未知!

我的感想

  1. 承认自己无知,就像是放开了紧握住沙子的手,就像是退了一步拥抱全世界一样。只有怀着谦卑的心,倒掉杯子里自以为满了的水,才能装进更多的水。
  2. 我很喜欢他说的获得隐性知识的方式,因为我也是一样。就喜欢找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去理解和萃取一些知识,它们难以被获取到,却是不折不扣的宝藏。而那些大众的东西,很轻松就能找到。
  3. 我的自我介绍页面说,我目前的状态是沉迷于学习。哈哈,是发自内心地描述。学习真的使我快乐,我爱学习~今天的笔记和我之前写的博客都是一样,因为我喜欢。
  4. 就像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为了用一样,学习这件事也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把事情做好。其实我想说,我们还有更深的一层目的,就是自我实现。
  5. 再次加强了我对跨界和学科交叉的认识,输入及输出的双向循环。勇敢地拥抱未知,继续目前的学习节奏,争取做到自洽。

四、古典 采访 陈威如

灯光全暗,也没有 PPT,造就创始人汤维维以一个提问引出,然后灯光转向了中间,发现两位主讲人坐在一起 =-= 哈哈哈哈哈

[]

善用未来可能的平台,让自己跃上枝头

起点中文网火热的南派三叔、唐七公子~
平台能帮助人,但是对每个人的影响不一样。因为平台同时在帮助很多人。

网红的更迭

第一代网红:今何在一个人就默默写出了《悟空传》
第二代网红:网红+推手
第三代网红:Papi 酱+平台

如何做一个好的妈咪?做过头牌之后再做妈咪会比较好吗?

做过头牌再做妈咪比较好,但是妈咪不要长期做头牌,因为会下不来,会有路径依赖。
例如白先勇写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头牌坐久了会忘记要转型做平台。因为头牌必须克服自己内心的头牌感(镁光灯要照在他身上,变成到幕后,要舍得放得下手)
但是有时候你没做过这个行业,你也可能会带来新的思维。
比如做 uber 的人就没做过这个行业。

[]

个人、团队、平台之间的差距

如果个人和个人之间能力的差距是 10 倍,那团队和团队可以到 200 倍,平台和平台的差距可以到 1000 倍。
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事情比较容易的,可以自己做头牌;
如果你觉得找别人做事情比较容易的,可以做平台。

个体如何破局而出,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和 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 60-70后 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他们要做清晰的长期的规划。
  • 80 后对职业的想象,像公路,目标是一定的,但是路线可以不一样。
  • 90 后现在的人,像蚂蚱、蝴蝶,变得非常快,把职场当游乐场~他们在寻求体验。

把握机会重要,还是自身能力重要?

看似两难,但你能不能 融合
(是融合,不是平衡。是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1. 探索的勇气 inspiration
2. 深耕的支点 exploration

未来的世界里,兴趣很重要。快乐是很难得的品质,好好扎根,你会变顶尖。顶尖之后你可以考虑做一些跳跃,尝试新的环境。
去重新组合自己的优势,去适合这个赛道。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最先做的是去试,而不是合。
创造力、快乐、源泉,是需要一个空间和自由度的。

当你实力还不够的时候,哪怕你认识一个真的很重要能帮助你的人,你的谈吐和内在也没有办法真正把这些机会变成你的发展机会。
先扎根一个地方,先有一些实力,再大格局,可能会比较好。
打个电话,最多送快递。因为没得聊。(哈哈哈哈)

成功需要哪些能力和心智?

  1. 全局观
  2. 创造力(能把 2-3 个人们不觉得相关的事情,你将它们连接起来, 比如共享单车是手机、二维码、自行车)做拼盘,不是乱拼
  3. 抗逆力(时代变化地太快,而人活得越来越久,一个人可能会经历很多次的大起大落。能折腾的能力很重要,因为会出现很多让你觉得夸张、崩溃的东西)
  4. 迟钝(近两年出了很多新的概念,但商业的本质,那些底层的东西是没有太多变化的;如果你有那种迟钝的能力,去微调,而不是猛调,让系统符合你的期待)很多时候有矛盾的东西,比如很多人也说敏感很重要。所以双元能力,阴阳缺一不可。

我的感想

  1. 留不住的机会,不要陷入到惋惜或悔恨的情绪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反思是要有的,但更多的是放眼未来,去将短板补上,或者扬长避短。以更好的准备去迎接下一次的机会。或许能有一次跃迁呢~
  2. 很庆幸我生在这个年代,能比我的父辈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选择加入什么样的公司,做生活的玩家。
  3. 虽然看着最后一条,成功需要的能力和心智,感觉我都还可以的样子,哈哈哈(都有实例哦!),不过人总是自视甚高的,我也不能免俗吧。

五、成甲《学习其实很有趣》

《好好学习》作者。

以往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且没什么用的事情。
因为传统观点认为学习是很苦的事情,需要靠意志力战胜困难才能取得成功。然而,这只是学习的其中一条路。学习有很多条路,可以是快乐的路,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我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
—— 成甲

会不会学习本来的样子就是愉快的。扭曲的事情习惯久了,正常反而成了病态,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学习的目的是学更多、记住更多、懂更多?

不,学习并不是要记住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将一个知识,从各种不同角度理解 应用。(用不同的角度、案例、模式去看)

人类怎么才能不劳而获?

  •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时,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人们常会由于外界原因锚定一个参考起点,并在此基础上随意的开始移动,直到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为止。

  •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件事情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 补充:一般而言,“锚”只要受到人们的注意,那么无论其数据是否夸张、前例是否有实际参考效用、对决策者是否有提醒或奖励,该锚定效应都会起作用。当然,参照物与估测答案的相关性、相似性越大,锚定效应越显著。

给出高锚定,获得更多收益!
反向使用,利用低锚定,制造惊喜!

举例:
微信公众号打赏设置、薪资谈判、给亲爱的爸爸亲启(未完,请看后面,世界上有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事情,期末考试卷签字,打电话给王阿姨,我可以平安的回家)、直男癌不懂浪漫

[]

实践出真知:发现知识的局限性和边界

我们不要做收集更多知识的矿工,我们要做打磨已收集的知识变成珠宝的人。
—— 成甲

使用场景构想越多,实践的积极性就越高。
实践出真知: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就越多。发现知识的局限性和边界。
掌握一个知识,了解知识的边界和局限性是很重要的。
你要知道这个知识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

充满热情地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就是学习

每个人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每个人都希望发现问题背后的答案。
头悬梁、锥刺股,拼自己坚韧的毅力。
大多数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好痛苦。
跳出“低水平勤奋”的陷阱。学习可以很有趣!

临界知识

就像核能一样,有一个临界值,超过一点点就爆炸了。也有这样的知识。
类似的还有复利效应、非线性、安全冗余、边际效应……

我的感想

  1. 这种论调不是第一次听了,换一个人讲就是不一样的风味~游戏化学习、学习可以是有趣的。我还挺喜欢上次那个创意工作者的例子,就是让一个没有美术基础且有点畏难的孩子去临摹一幅画(倒着的,辨认不出图形),画好了倒过来看就是一副非常好的作品,孩子觉得很开心,对美术有了兴趣。
  2. 锚定效应,也是很早就知道的概念,我也能举出很多例子。但我并没有因此就觉得不想听他说,我还是很高兴能听到这个概念,以及他举的例子。这让我联想到了我在课堂里的学习习惯,这不就是提前预习的内容,再经老师的讲授去验证和进一步加强这个知识点在我头脑中的印象吗?而且由于我已经掌握地七七八八了,这次我的学习收获就是得到了更多更生动的案例。这一条知识点有了更多的神经元联结。
  3. 也许我应该做一张临界知识的清单,想必会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六、黄执中《当沟通成为核心竞争力》

米果文化创始人、课程总监
(标志性语言:对不对~,来~~)
[]

医生和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看病、打官司

未来的医生和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事实上就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
靠长时间学习、反复练习、大量经验累积的领域,人工智能最擅长。10分钟学习完一位医生毕生的经验。那医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告诉你生病了。(这就涉及到沟通、表达、人际关系的训练)

为什么医患关系会紧绷呢?

跟病患沟通能力的高低其实更为重要,医术和最终结果反而是第二位的。
医生要让病患觉得被关心、被重视了,让病患感到你是很有诚意的。

工作有几种类型?

  1. 体力劳动:长途卡车为主,建筑工人,是体力为主的劳动。
  2. 脑力劳动:老师、律师,是脑力为主的劳动(差几分打几下,挥汗如雨哈哈哈哈)。
  3. 风险劳动:(帮忙承担了风险)玩得是心跳,比如股票操盘手;再比如买彩票的人其实担负了大量的不中奖的风险(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现在我中奖了,怪我咯?)老板剥削员工、不劳而获;把一家店扔个两个女人搞,这个风险还不大吗?
  4. 情绪劳动:(目前还没办法被人工智能取代)客服服务中心,每天接到很多气急败坏打来的电话,寻求帮助 找个人骂(有 SOP),并提供正面的情绪作为回馈。

每一份工作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劳动,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的,只是比例各自不同。
各种比例的配置,就是你这份工作的全貌。

你在靠哪种劳动在挣钱?
留学中介,其实有 60-70% 是情绪劳动,承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申请过程中的所有不满。

[]

工作的劳动类型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它也在不断变化。
你要及时感知到这个变化,并将自己对工作的认知调整过来。

未来的工作,本质都是服务业

需要有人可以去倾诉,需要有人握着你的手告诉你没事。

设计师的工作核心是什么?

你以为你工作的核心是提出最佳的设计吗?不是。
你工作的核心是让别人相信,这就是最佳的设计。
室内设计师的工作就是,让顾客相信,这个家装设计是漂亮的。
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你需要别人告诉你什么是最好的。

有人工智能了,为什么还需要老师?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哪一件能比人工智能做得更好?没有。
人为什么要学习,因为有好奇心,因为学习有乐趣,因为有仰慕的对象,想成为什么。这是老师最原始的角色。让你感受到,我想学!
不会有人仰慕的对象是机器是电脑,而且人们不喜欢自己被机器左右。

最稀缺的资源是接触

在未来,空间、知识、信息都不再是稀缺的资源。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最稀缺的。以前,information 最重要。可是现在,知识经济都要慢慢变成老词了。因为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不值钱了。因为有手机有网络有硬盘能搜索……
当每个医生都有人工智能助理的时候,数十年的经验被迅速一步跳过。

举例,陪女朋友去医院照 X 光片:

排队等了 4 个多小时,进去之后明白为什么了。因为 X 光片的医生讲话非常温和、细致,15 分钟,其实 15 秒都够了。最后还补一句,当然,~~每一台机器都有可能有瑕疵,万一真的有肾结石,你还可以去找另一家医院的另一个医生,也非常专业,我给你写一张小纸条和他的联系方式。
万一得了肾结石,也不会怪这个医生 =-= 哈哈哈哈哈
每一个进去之前都是等得不耐烦的,但是出来的都很好。满意度很高。
因为他觉得这个医生,已经仁至义尽了。因为这个医生给了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就是接触。

工业逻辑 vs 服务业逻辑

  • 工业逻辑(排队 等待多久)
  • 服务业逻辑(服务的满意度和感受)

从大众传播回到口语传播

从大众传播(透过媒介:电视、出版、电影、广播等)到口语传播,这个传播正在被反转。现在是一个个人就能掌握媒介的时代。口语传播重新回到了主体地位。(录短视频、文章、音频,重点在于你说得有没有趣)

[]

影响力重新回到个人

你指尖之外的是你的影响力:权利、文学创造、思想等的影响力,多半来自于你最原始的表达。
当沟通成为核心竞争力,天差地别。能说能表达,能展示更多它的好。

人人都想和人接触

打电话给移动,请按1、请按2……人工服务请按 0,你就等着它说这句话。为什么?不是因为他更完美,而是因为你想跟人接触。
当判断、计算、评估趋向于完美时,人本身的缺陷,在接触时的温度,反而更值钱!

我的感想

  1. 全场最佳!!!没有听够!!!
  2. 我为什么不想当医生?作为一个正经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然后转行互联网的人,我自问过很多遍。医生其实没有什么 buff,只是专业不同、工作职能不同而已。医生的门槛是高,但我认为这和现阶段的培养机制有关系,太冗余了。试错的机会少,也不容许试错。我很讨厌这种缓慢地、无法自主决定自己成长速度的职业。尤其是他还夹杂了很多「情感劳动」。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就发现,医生的核心竞争力里面,医患沟通的占比非常重要,比教我们这门课的老师所认识到的还要重要!(不在一线根本无法体会和想象。)这让我很失落和抓狂。因为病人的知识水平和教养就跟社会的整体状况是大致相同的,就是说医生的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部分都是社会的底层、中层,又由于疾病的关系,所牵涉到的人生、金钱、情感,都太重了。这些东西会放大一些非常态的面,我不想面对这个。我没办法确保,在我看过这么多的人生之后,我还能保住对人性善良一面的期待、保住单纯善良的心思、保住细腻敏感的觉察。我想让我一直对这个世界抱有乐观积极的情绪,至少是我眼前的世界。
  3. 最稀缺的资源,是接触。其实也是陪伴。而且这种接触时间和陪伴,也需要是高质量的、真心实意的。敷衍了事的接触没有效用。我喜欢你,所以我想要跟你待在一起,陪在你的身边,再不方便也控制不住地想方设法来见你。都是一样的道理。
  4. 因为有仰慕的对象,因为想要成为他或她,所以在后面追着他成长,并且乐在其中。说的没错~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别人的老师,不是只有在学校里教书的人才能传到授业解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别人仰慕的对象,能够激励到他去学习,想想就觉得开心诶 :)

七、成甲 采访 黄执中

问:好好学习和好好说话,哪个更好?

答:跟很多有想法的人沟通,得到知识的效率更高~
不过你需要让你们的沟通更效率,让对方愿意回答你的问题,让对方觉得你有趣,对方才会愿意继续交流。
学到更多东西,是因为好玩、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感觉到你在学。学习没那么重。

知识的乐趣其实不在于解决完一个问题,而是得到一个知识后,知识可以让你遇到新的问题,你以前没想到的问题。
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有了答案,那该多枯燥。

问:在《奇葩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

答:我一直很好奇,观众的反应是怎么样的。我在判断和猜测,你在什么时候会改票?给自己设置一个游戏的乐趣,猜测,然后观察他是不是这样~

问:你说话很厉害,但是有没有因为觉得自己说话很厉害,却在说话里栽跟头?

答:如果你的长相和谈吐,给别人的印象是很会讲话,其实很吃亏。这就是锚定效应。
其他有介绍人的节目,会在主讲人上台之前做介绍,通常都会把主讲人捧上天,把观众的期待捧到最高。所以每次都是惨烈的拔河。因为在观众期待最高的时候接盘很痛苦,所以上来第一段话就是 30-60 秒将这个高期待往下调。降低锚点。

问:我们每个人不得不有一个标签,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如果出现黄执中的机器人,那你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很厉害,但是它只能迎合你们,但不能引领你们。而且它们只能在越来越小的闭环里问答。(印第安酋长的故事,为什么今年冬天最冷?气象台说现在印第安人在到处收集木柴)

[]

而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带领你们走过某件事,我的价值是让你重新理解和接受这个话题。

问:大多数人都是在 follow 别人的圈层,怎么做到带领别人?

答:平常辩论的练习,本身就不是一场顺应的。
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好谈的,我们都要拉着你以这样的观点或角度来看。
将看似寻常的事情深挖,而不是挖大家都有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不同的视角和思考,这是好好说话背后的支撑。所以还是要好好学习。(哈哈)

训练和思考无数别人不以为意的事情
辩论地多,某种程度上会有很多好处。

问:分享给大家,你自己人生经验里最有价值的经验?

答:很多人都在焦虑,想着我要怎样才能不被淘汰?于是很努力地学习。可是 追逐改变,这件事的风险太高了
我希望接触到不变的那一块。万变不离其宗。
比如在人的本质里,好奇心不会改变。
另外,也不要因为这件事情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时髦而去学习,因为你学不完。
有很多东西会在几年内从光芒万丈到无人问津。
对人类的了解和掌握是本质,因为最后你要面对的还是人。
我们总是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是有什么秘密,但其实亘古不变的东西,反而最有价值。

我的感想

  1. 我很喜欢看奇葩说,可是我有朋友觉得他们真没意思,辩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有什么意思呢?但我觉得真的学到很多,就像罗振宇说的,他还没参加奇葩说的时候,就喜欢在家追这个节目,因为他非常享受自己的思维被瓦解之后重建的过程。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2. 机器只能迎合,无法引领。说的真是太好了。我觉得人的魅力就在于此,人类有天然的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能在脑海中操盘布局,我要如何引导场面,效果会怎样。现在这些情商低到爆炸的机器怎么可能理解这种高难度的常识呢!哪个程序员能写出来?(也许以后可以,嘿嘿)
  3. 训练和思考无数别人不以为意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拓展你对世界的认识,加强你的思维深度。很多时候看别人的即兴回答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人家早就有过思索。

八、郝景芳《如何做一个不被未来折叠的人》

《北京折叠》作者,科幻小说家。首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女性。

人工智能可以战胜最强的人类选手,未来会全面超越人类吗?

时代的两大挑战:收入不平等的固化、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

人工智能的目标
《Super Intelligence》这本书说人工智能的目标:一个用来做工具性优化策略的智能能为任何目标服务。智能和动机是彼此独立的。这个目标是程序员设计的。

人类的目标
《认知、大脑与意识》

1. 除了学校考试和事实的计算型问题,我们日常生活红的多数决策本身没有正确答案
2. 应对不确定性的情形是大脑额叶最著名的功能

什么是智慧?

智慧就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如何选择问题,如何处理多个目标的冲突和优先级。
但智慧不仅仅是选择路径,还包括选择目标。人类的智慧在于抉择
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超级系统。自我反思中向前进。

什么是 AI 无 我有的?

[]

1. 深层结构相似性(The Structural Similarities)统计思维:学习现有规律,再做出预测;抽象思维:在高层次上理解它到底是什么
2. 综合认知(Common Sense):专业知识和常识之间的差别(自然语言处理目前还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应答,它缺乏对世界的整体认知,没有头脑中固定的世界模型,缺乏常识:一枪打过去,还有几只鸟)
3. 想象力(Imagination):逻辑学习(经过一定的规则得到与之相关的逻辑结果)、联想学习(类比学习,联想到了别的,这里就出现了洞察)
4. 好奇心(Curiosity):厌倦(只有新鲜事物引起兴趣,求新求变)、叛逆(独立的需求强于优化,独立思考)、冒险(敢于犯错,尝试不同方案,突破界限)
5. 情绪情感(Emotions):快乐、恐惧、厌恶、愤怒、共情与依恋、惊奇、悲伤,自我调节的信号,提升的很大动力,理解
6. 自我推动(Self Motication):自主感(这是我的人生)、胜任感(我做到了)、归属感(有人为我高兴)

世界观、世界图景、世界模型,是人作为一切的社会背景。
懂得厌倦,才懂得求新,突破认知边界。
Alphago 战胜了所有高手,却不知道高兴。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

1. 创新性: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事物
2. 独立性:掌握选择自由,领导开创事业
3. 情感性:寻觅美的感受,寻觅心的联结
4. 综合性:理解人生意义,把握世界格局

如果你有给彼此制造需求、更新自己的能力,就不会被未来折叠!

我的感想

不知道为什么,联想起了这个。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在 1934 年写下了一篇堪称 20 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点我展开中文翻译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过好我的每一天,
享受你所赐每一刻,
把困苦当成通往平安的道路,
像主耶稣那样,接受这罪恶的世界,
按其现实本相,而非如我所愿
相信他会使一切变得美好,
只要我顺服他的旨意;
我可以在此生有合宜的欢乐,
并在永生里,与他永享至福。

阿门。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 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Living one day at a time; Enjoying one moment at a time;
Accepting hardships as the pathway to peace.

Taking as He did, this sinful world as it is, not as I would have it;
Trusting that He will make all things right if I surrender to His Will.
That I may be reasonably happy in this life, and
supremely happy with Him forever in the next.

Amen


全文附注:


  1. 胜任素质(Competency method)又称能力素质,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胜任素质方法的创始人。胜任素质模型-MBA智库素质模型-MBA智库个人职业发展模型-MBA智库新东方教师专属培训基地-新东方官网  

  2. CELTA(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剑桥大学教师认证是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和认可的英语教学质量认证之一。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60 个国家承认 CELTA 认证,在这些地区,持证教师可以自由教授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课程。  

  3. 古典在这里说背单词、读书、健身,这些是线性的努力,后面还跟着半句,说它们能给你带来虚假的安全感,是低水平勤奋者。我觉得不妥,删掉了。这里应该加两个词:盲目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不然这些怎么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呢?只有没有想清楚目的的努力,才是虚幻的!(再补充:用背单词的词根词缀为例,前期可以看做是线性的,但积累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就能触类旁通地猜对其他生词的意思,这个量就是临界点。突破临界点之后,就不再是线性的,背一个生词就记住一个,而会是很多个,互相串联、互相反应、连成网。嗯,这是一个反驳的例子。  

  4. 智真系统可以看这两篇相关报道:《华为发布新一代智真系统,与思科网实现互联互通-CNETnews》《华为推出“智真”视频系统,正式叫板思科网真》  

@2017-08-20 21:58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