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书声 07.30 上天入地

前言

这是我参与的第三次书声活动。


先回答几个问题

Q1:这次有什么特色?

  • 主题为上天入地,是因为来分享的人都是航天人和地铁人
  • 第一次进行一整天的活动,上午下午各六场,航天人与地铁人交叉进行分享
  • 下午场的末尾还有两场加餐分享,分别为航天人和地铁人的形象做一次整体呈现

Q2:增加了什么环节?有什么改进?

  • 准备了一个超酷的倒计时片头
  • 下午场在开始之前放了一个混剪视频,用以传达书声的使命感
  • 讲者的 PPT 里面穿插了视频,并有专门的播放人员配合
  • 部分讲者的分享,使用了设计好的音乐营造氛围
  • 有一位讲者的 PPT 是分享结束之后才播放的

Q3:我发现了什么事情?

  • 座位的序号,是按照到达现场的时间顺序分配的
  • 只有前排的人能参与抽奖卡的填写和收集
  • 黄埔剧场小剧场的冷气十足,音响效果很棒
  • 舞台前有一个小的倒计时器,就跟 TED 的限时一样
  • 书声的团队主要由志愿者组成,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有 30 人

第一位:袁雪峰《爱在点滴,自有蓝天》

这位分享者是一名地铁人,大学专业是土木工程轨道工程。因为小时候爸爸带他去看试运行的地铁,从此与地铁结缘。
他与自闭症这个主题结缘的理由,我有点忘记了。以下是他分享的主要内容: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 2008 年起,每年的 4月2日 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冰桶挑战赛的兴起让大家关注到了渐冻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一疾病,缩写 ALS,而它的发病率只有 25000:1,而自闭症的发病率高达 68:1,其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约为 4:1。

父母死亡后,孩子怎么办?

普通人面对这个问题,尚且会有些忧虑,而对自闭症家庭来说,就更是如此。
自闭症患儿几乎无法离开别人的照顾,很多家庭都是让母亲全职在家照顾孩子,这样一来,家里本身就丧失了一个劳动力和收入来源,同时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照看孩子;另一方面,自闭症患儿的诊治费用也是一笔支出。

家教细节

1.语言引导对心理建设的影响

  • 母亲:洗澡 是你的任务,你必须完成。
  • 父亲: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你和小黄鸭谁游得更快?

2.不要替孩子推卸责任

  • 这桌子不好,就怪这桌子把你撞倒了
  • 引导孩子自己站起来,乱跑才撞到的。哪里疼我来揉揉?

推荐

  • 书籍《培养未来的男子汉》(Making your son to be a true man)
  • 电影《海洋天堂》

我的感想

这位分享者在台上的表现其实不错,他也很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和咬字,只不过用讲故事或朗诵的口吻来做分享性质的演讲,反而丢失了大部分的亲切感。
我认为台上的演讲不应该只是故事的复述。
另外,他分享的内容之间联系不太紧密,比如到底是分享自闭症关爱主题还是家庭教养问题,是自闭症家庭教养知识普及,还是所有家庭的教育知识普及?
我比较喜欢主持人后来补充的两个点: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言传身教,给小孩一些影响;一方面是带着孩子去接触一些人和事,让小孩被影响。


第二位:徐繁荣《大国大城》

处在大国,活在大城。
民生有很多主观情绪,但深入思考一下民生背后的问题的思考,其实这个都跟我们有关。

三个思考

  1. 上海房价快速增长的推手是什么?
  2. 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还要走多久?
  3. 控制上海人口,对城市发展增速有帮助吗?

1.大国区域经济如何平衡发展?

美国不控制人口流动,人口自由流动,自己选择收入最高的地方。人均 GDP 很平衡。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缩小差距。

2.大城市人口规律究竟是什么?

由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地理和环境的约束政策、供给、价格等共同决定。
城市的人口不会无限增大,会达到一个平衡。
齐夫定律:在自然语言的语料库里,一个单词出现的频率与它在频率表里的排名成反比。所以,频率最高的单词出现的频率大约是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的 2 倍,而出现频率第二位的单词则是出现频率第四位的单词的 2 倍。城市人口也遵循该定律。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力,是人口红利。

3.规模经济的三大效应

城市是规模经济最重要的体现。

  • 分享(公共设施、轨道交通、小路、文化产业)
  • 匹配(能招到匹配的人才,因为人多)
  • 学习(低技能向高技能人学习,高技能人之间互相交流、思想碰撞)

城市配套供给不足,这才是重点

  • 交通拥堵:规划、轨道交通、小路太少
  • 环境污染:拥挤更环保(人均投入更低)
  • 科学预测人口规模,打造宜居城市,缓解城市病

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战略新视角

  • 蔓延半径达 50 km 的都市圈(G60 科创走廊,打造城市圈。还有在深圳也有大湾区的建设。北京是雄安新区)
  • 逐步取消户籍制约,释放消费需求
  • 留守儿童在父母工作所在城市接受教育
  • 大城市更需要低技能劳动者
  • 土地资源跨区交流和再配置需要突破(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流转的,比如重庆的土地票)

推荐书籍

  •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核心思想:统一柜内市场,人口自由流动,尊重城市规律,大城引领大国)
  • 《中国改革三部曲》吴敬琏
  • 《空间的力量》陆铭

我的感想

PPT 太粗糙了,最后的延伸阅读页面停留再久一点比较好。
我有时候很羡慕参与国家规划的人,或者是对世界格局、中国格局非常了解的人,我觉得这种人能知悉国家的脉络,能有那种敏感度。
虽然我也会看新闻,但我还是缺了那种参与感和敏感度。平常看书也不会主动挑关于时下的书,多少还是有些 out 。
这是我第二次知道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了,不清楚上海今后会怎样发展,会放宽对外来人口的限制吗?想想我连上海居住证都没有,去图书馆都不能借阅参考书籍,不清楚去医保报销会不会很麻烦。
这些问题都不想去思考,徒增烦扰。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到了时候自然会想如何解决。说不定是另一番风景:)


第三位:李文勇《悟》

上海地铁供电分公司的,参与过中国星主播
曾支援过上海地铁 13 号线的开通工作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细皮嫩肉的工程师、大腹便便的工作人员、地中海微秃的人、我自己。这不就是去西天取经嘛~"

过去不曾解决的问题,终将在未来的某个节点,再次袭来。

推荐书籍

  • 《悟空传》今何在

我的感想

这一场很有趣,讲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也让我更了解地铁开通前的艰辛工作。现场也有人,包括主持人丁布都体验过 13 号线未开通时的不便和辛苦,13 号线开通后,大大节省了路程耗时,每天不知道能让多少人的出行提供便利。
这种事情,真的很伟大。不知道除了国家层面去做这种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事情之外,还有什么个体或民间组织能做到如此有影响力的事情呢?书声算不算?还有其他组织吗?


第四位:杭观荣《航天与我们的生活》

在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任职。

航天与航空的区别

航天是指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中进行的航行活动。
航空是指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航空航天一词也指进行航空航天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航天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

航天的应用

导航、遥感,助力共享科技
去深山老林里,可以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不仅能定位你在哪,还能让别人知道你在哪。而美国 GPS 只能让你自己知道你在哪。

层次一:产品

  • 太空育种,量质齐升(高真空、微重力、高能粒子辐射):麻辣小龙虾和火锅用到的辣椒
  • 超滤膜过滤原理:家里装净水机——神泉净水器(这是他们单位研发的产品,哈哈,正经打广告)不过最健康的水,还是烧水~
  • 空调发明者威利斯·开利(Willis Haviland Carrier)你们的命都是我给的
  • 航天服发展而来的空调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
  • 卫星电话,搭配太阳能充电器,完美~
  • 纸尿布最早也是给航天员用的 = =

层次二:方法
航天不允许出差错。如何让每个产品(火箭)都好用,都靠谱呢?
钱学森 《论系统工程》不可靠零件可以组成优秀系统

比如烧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烧菜、洗菜、烧水~
还有放学时间和上下班时间匹配性的问题

航天的典型问题处理方法

  • 技术归零、管理归零

探究产品工作机理、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管理

  • ??
  • ??

(这部分没有细讲,很快略过了。但是我觉得应该是航空行业比较精华的部分了,哎)

层次三:精神

  • 航天传统精神
  • 两弹一星精神
  • 载人航天精神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康德

推荐书籍

  • 《论系统工程》钱学森
  • 《三体》刘慈欣

我的感想

PPT 太粗糙了,最后的延伸阅读页面停留再久一点比较好。
不过涵盖的内容很丰富,似乎是按照 3 倍的时长来准备的,这就导致了有些页面的内容不能细讲,粗粗带过。让我觉得很可惜~
以后自己准备 PPT 内容,一定要衡量好内容和深度,最好是自己试着演练几遍,然后反复调整。


第五位:刘艺韵《搞轨人》

轨道设备养护管理工作。上海轨交网络化浪潮。

做好身边的小事,做好本职工作

3 号线,有 160 公里的长度,50 万个螺栓
以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要靠人工巡查。比如有一个工人师傅,6 公里线路,2 万个螺栓,一周两次巡查,连续做了 20 年,这条线路就做了 8 年。
突然有一天摔了,是因为那里多了一个坑,是别人新挖的。他惯性地走过去就摔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一个 18 层的住户。他的故事是一层一层揭开的,很好。
最后才说是 18 层。
其实是淑女,投诉是因为家里有了小宝宝,午觉睡不好,很头痛。
全部一圈排查,确认不是高架桥的问题,确认真的是地铁的问题。然后做了各种改善工作,包括预防性的改善,结果用测噪音的仪器检查,只减低了一个分贝。

去住户家里报告结果的时候其实很忐忑,怕被骂。结果没有被骂~
住户说,她住的高,每天都能看到地铁工作人员在为这件事去测试、努力、工作,她都看在眼里,觉得这就够了。

勇气

这件事是说换轨,面对挑战要逾越障碍。一根 1.5 吨重、长 25 米的。
考虑到成本问题,如果就几根是不会让卡车来运的,成本太高。都是靠人来搬运。
搬运的俯视图像一条大型蜈蚣,身体是轨,20 根脚都是工作人员。

刘艺韵问工作人员,怎么能扛起这么重的东西?对方回答说:“我没想扛不扛得起,我只知道,如果今天晚上扛不起,明天车就跑不了。”

另一个故事是几年后,他做技术管理岗位的时候,去挂职锻炼,做工长。
第一次自己做搬运工人,去带头扛轨,全部人喊 1 2 3 然后就扛起来走了十几米,回家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回想当时是怎么扛起来的,他说就是一种勇气,大家一起可以扛起来的感觉。

信念

  • 被动信念(极度的压力下 被动产生的)
  • 主动信念(医护人员,说我相信我能救起来,如果没这种信念,一天都过不了)

这件事是他的宝宝,他的宝宝是早产儿,特别虚弱,一出生就进 NICU。他隔着玻璃看着他的孩子,就不断跟自己说孩子可以好起来。

面对未知,我们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总会有人扛起一些责任。

推荐书籍

  • 《致加西亚的信》

我的感想

特别接地气的讲故事方法,很多细节,是一个有故事且善于思索、总结和表达的人。
他讲故事是一套一套的,不是直接地从头开始叙述,而是会挑挑拣拣并且有意识地告诉你一些信息,然后给你很多对比或恍然大悟。很赞!
当然,其中真实的细节也是必要的,不然就算凭空捏造了。而这一点又是很考验平时对细节的观察和对事情的反思的。
向他学习!


第六位:高玉峰《擎天刃 守苍穹》

20 秒,我们用了 13 年!

用宏伟的音乐,精确地掌控了时间和节奏
介绍了一位很伟大的人以及导弹成功发射的艰辛故事。
最后放了一段 20 秒的双弹发射成功的视频。

我的感想

推荐书籍忘记了。
这一场是上午场的压轴,形式也很特别。
整场都是随着音乐来叙述故事的,看得出来他有点紧张,在舞台上不是那么放松。
当然这个跟他要说的故事也有关,这本来就不是轻松的故事。
只是这种形式很让人出戏,因为有些抑扬顿挫的地方听不太清,不能紧紧跟随他的语言,也就不能很好地进入他营造的氛围里。


总结和自问

主持人在开始的时候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假如是你做主持,你能将所有讲者串联起来吗?将他们的特色、风格、内容,能否像乐章似地串联在一起?你打算怎么做?*
我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做主持人。只不过我能从他的这番话里,了解到两点讯息:

  1. 主持人丁布对这一点很执著,他想要达到将所有人的内容串联成乐章的效果,并为此努力
  2. 他特意指出这一点,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到他的这一点良苦用心,我很受用,的确有注意(不过丁布的转话题能力还是有一些生硬的哈哈,没有思考x创变的女主持人那么圆润;我想,这就是拼盘和完整的一道菜的区别吧)

与之相对应的,我更多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是我来分享,我会分享什么?我能分享让大家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吗?*

  1. 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书声的分享者?
  2. 想要做书声的分享者,需要找到谁的支持或审核?
  3. 如果让我分享,我会分享哪本书?
  4. 为什么要分享这本书?
  5. 我会怎么讲,讲些什么?
  6. 我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需要做哪些努力?

越想越远,越想越冲动,我也想做分享者。
想是一回事,我要怎么行动?
先试着回答一下上面的六个自问吧。

@2017-07-30 22:40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